在长沙公交运营有限公司四业务部,17路驾驶员曹向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而她的背后,是家族红色家风的深厚滋养。曹向韶的叔外公曹仰山烈士,更是以坚定的革命信仰和高尚的品德,为家族树起了精神丰碑。这一老一少,跨越时空,传承着同一份对他人的关爱、对信仰的执着,书写着感人至深的家风故事。
烈士精神铸就家族信仰
曹仰山革命烈士,生于1907年,湖南湘乡人(今双峰县)。
曹仰山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在同龄人还在“玩泥巴”时,他已沉浸在《水浒传》《三国演义》《孙子兵法》等书籍中,汲取知识的养分。高小毕业后,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他毅然投笔从戎,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沙黄埔军校第三分校,投身国民革命。1927年,在军校里,他深受共产主义思想的洗礼,特别是共产党人夏曦的讲演,让他坚定地认定中国共产党才是救国之路,同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曹仰山在革命道路上奋勇前行。他毕业后担任国民党五十三师317团政治训练员,秘密从事兵运工作,策动多个连的官兵投向红军。身份暴露后,他辗转至闽浙赣苏区,先后担任红军学校第五分校教育长、红十军参谋长、北上抗日先遣队政治主任等重要职务。1935年,在江西怀玉山,他不幸遭敌包围被俘,被关押于南昌。在狱中,他受尽严刑拷打,却至死不降。8月6日,曹仰山壮烈牺牲,至今尸骨无存,但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却化作家族永恒的灯塔。
家风传承:从革命信仰到平凡坚守
曹仰山虽已牺牲,但他的精神并未消散,而是深深烙印在家族的血脉中。曹家将仰山先生的事迹编辑成册,每逢家族聚会,长辈们总会讲述他的事迹,教育后辈要“忠诚、勇敢、奉献”。曹向韶从小听着这些故事长大,潜移默化中,她将这份精神融入自己的生命。曹向韶作为他的外孙女,在平凡的公交驾驶员岗位上,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这份精神传承。
2024年3月27日上午,曹向韶驾驶17路公交车行驶至猴子石大桥时,发现一位老人正翻越护栏,意图轻生。危急时刻,她毫不犹豫,迅速停车,翻越一米多高的栏杆,飞奔上前死死拉住老人,半抱着将他救下。她一边紧抱老人,一边轻声安抚,直到交警赶到才放心离开。事后,老人家属特地致电感谢,她却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因这一英勇事迹,曹向韶还被授予2024年二季度“长沙好人”称号。
乘客用手机记录下曹向韶救人的感人画面。
这并非她第一次挺身而出。2016年,得知老家双峰一名两岁男孩患重病无钱医治,她不仅自己捐款,还发动网友筹集6万多元,帮助孩子顺利完成手术。
2016年10月17日,长沙晚报报道曹向韶为两岁重病男孩筹六万善款。
2018年一个雨天,她看到一名特教学校的学生拿着导盲杖在绿灯转红灯时仍试图过马路,后方车辆不断鸣笛催促。她立即停车,亮起双闪,护送学生安全通过,还邀请他上车,送上一把伞。
红色家风的现代诠释
在曹家,红色家风不仅是口口相传的故事,更是日常生活的点滴践行。曹向韶的母亲常对她说:“你叔外公为国捐躯,我们虽不能像他那样轰轰烈烈,但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帮助他人。”这句话深深影响了她。
作为公交司机,在日常工作中,曹向韶也始终秉持着热心服务乘客的理念。她的车厢配有温暖坐垫、医药箱等,为乘客提供暖心服务,她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用行动传递正能量。她的善举不仅感动了乘客,也影响了同事,甚至带动更多人加入助人行列。
曹向韶与曹仰山,虽身处不同时代,却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核。曹仰山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诠释了对信仰的坚守;曹向韶在平凡生活、工作中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用行动传承着善良与担当。他们的故事,是红色家风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缩影。
如今,曹仰山烈士的事迹仍在家族中传颂,激励着一代代人。而曹向韶,正以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续写着这份精神传承。她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传递一点善意,社会就会更加温暖。而这,正是红色家风最深远的意义。